新湖南湖南日报新媒体

打开
湘中大县双峰以“绣花功夫”增进民生福祉|湖南日报
新湖南客户端
2023-12-08 09:32:41

以人民为中心,建设“健康、生态、文明”双峰

湘中大县双峰以“绣花功夫”增进民生福祉

绍塘公园鸟瞰,宛如一颗绿色“心脏”。

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玉玺 通讯员 欧阳海希 赵冠豪 李琴章

【前言】

作为国家级财政困难县,双峰坚持民生投入花在“刀刃”上:教育方面,新建双峰芙蓉学校、双峰一中等,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万余个;医疗卫生方面,双峰县人民医院、妇幼保健院、第二人民医院完成搬迁,新增病床800多张;基础设施方面,娄双大道顺利通车,去年,改造城镇小区13处,改造“四好农村路” 61.37公里……

近年来,双峰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以人民为中心,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,致力在基础薄弱地区办出高质量的教育、卫生、文化事业,推动民生事业提档升级,更好惠及全县人民。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,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(县级),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所、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。

连日来,我们走进双峰县永丰街道、金开街道、井字镇等乡镇街道,县人民医院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单位,看基础薄弱的双峰县如何通过以民为本、精准施策,推动医疗卫生“软硬件”双提升、绿色美好生活提品质、文明新风融入县域发展,实现民生福祉提品质。

双峰县人民医院航拍。

·经验探究·

健康双峰:双峰县人民医院、妇幼保健院等搬迁后,着力推动“软硬件”双提升

“2021年9月,我院整体搬迁入新院区,医疗水平实现整体提升,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。”双峰县人民医院院长肖林贵介绍,如DSA设备的引入,让县域内的急性心梗病人不必再赶往市级医院,救治时间至少可提前30分钟,救治成功率大大提升。

健康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。近年来,围绕“健康双峰”建设,双峰县人民医院、妇幼保健院、第二人民医院等相继搬迁进新院,该县医疗卫生“硬实力”得到极大提升。但 “医疗人才队伍不能适应医疗业务发展的需要”又成为亟需解决的“补缺题”。

县级医院普遍存在“引进人才难、培养人才难、留住人才难”问题,而人才问题又直接影响医疗救治能力的提升。双峰县卫健局局长曾涛坦言,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想要破局,我们必须学会借力。”

今年5月,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双峰县人民政府、双峰县人民医院签约建立紧密型医联体。南华附一向双峰县人民医院派驻常驻专家5人,对口支援专家3人,开展专科联盟11个科室,开展10余种新技术、新项目,双峰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力量得到显著改善。

64岁的陈先生因胸口剧烈疼痛,被其家人送至双峰县人民医院,经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等。该院立即为其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(PCI)术,但由于心肌坏死面积过大,术后患者仍有心源性休克等症状,患者命悬一线。救人如救火,双峰县人民医院“百公里之外急搬救兵”——南华附一急诊医学中心ECMO专业团队,一个小时内到达双峰,为患者紧急实施ECMO治疗。并在病情相对稳定后,及时转至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EICU进行后续治疗,成功挽救患者生命。

有这样一组数据:南华附一团队入驻双峰县人民医院以来,今年6-9月,双峰县人民医院手术台次(手术室)较 2022年同期增加276台次,同比增长16%;住院服务人次增长11.9%;患者满意度由85.5%提升至95.4%。在南华附一医院的支持下,双峰县人民医院以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为抓手,全面加强“胸痛中心、卒中中心、创伤中心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、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”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,同步推进“慢病管理中心、麻醉疼痛诊疗中心、微创介入中心、伤口造口换药中心、急危重症中心”五大临床服务中心建设,完善人才引进、培养互动机制,全面提升该院急诊急救和临床服务能力,让双峰人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。

让老百姓有“医”靠,是双峰卫健人的共同奋斗目标。

2021年7月26日,双峰县妇幼保健院新址投入使用——业务用房面积扩大10倍,开放病床110张,新增职能科室10个,全县服务“妇女儿童健康”能力实现“扩容”。

但该院搬迁后,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等难题。双峰县妇幼保健院党总支书记、院长王辉介绍,通过与湘雅三医院建立专科联盟,开展人才培养、坐诊、手术、带教等合作,成功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、超声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高难度手术。目前,该院已完成宫腔镜手术140余例,腹腔镜手术20余例,超声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15例。以医疗服务水平提升,更好地满足双峰妇女儿童对于健康的需求。

同时,双峰县中医医院与省中西结合医院进行紧密型医联体合作。该县全力支持紧密型医联体建设,南华附一和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对县人民医院、县中医医院的改革发展、人事设置、行政管理等“三重一大”事项拥有决策权。

健康生活,民之所向。双峰县以“绣花功夫”,精准施策,推动医疗卫生“软硬件”双提升,将“健康双峰”的蓝图越描越细,奋力书写“一切为了人民健康”的新时代答卷。

双峰县人民政府、双峰县人民医院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约建立紧密型医联体。曹景 摄

生态双峰:守护绿水青山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,让幸福感“抬眼可望、触手可及”

“昔日臭水沟,如今成了美丽公园。不用再忍受臭气熏天,还多了早晚锻炼的好去处,太惊喜了!”12月4日,走进双峰县绍塘公园,绿草如茵,步道环绕,居民们在公园休闲散步,享受冬日暖阳。

绍塘是一处位于双峰县中心城区的水塘,曾因周边管道污水直排和部分居民随意丢弃生活垃圾,造成水塘淤泥堆积、水面垃圾漂浮,臭气熏天、鱼虾灭绝,绍塘成了“黑臭水塘”。

为改善县城生态环境,双峰县政府决定实施绍塘黑臭水体整治,并结合景观建设将其打造为县城重要的休闲公园。2022年,双峰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。通过水体治理、雨污分流、建设截水沟、种植景观植物等方式,并植入生态游道、“双峰之心”微观山等景观,将“黑臭水塘”打造成集休闲、绿色、环保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公园。

环境就是民生。水碧山青,丰草长林,凝聚着人们对绿色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。如何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“抬眼可望、触手可及”?双峰县委县政府矢志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”。

为标本兼治铸造企业“散乱污”问题,双峰县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,全面排查整顿全县49家铸造企业,已对14家企业予以关闭退出,18家就地技改提升,17家整合入园。同时,加快与省环科院的对接合作,全面调查铸造企业现状,列出问题清单,按照“整合入园一批、技改提升一批、限期淘汰一批、关停取缔一批”整体目标,制定“一企一策”整治方案,以“铁腕”举措推动铸造业转型,守护此间的绿水青山与蓝天白云。

近年来,双峰县坚持生态优先,在推动绿色发展、建设生态双峰上取得成绩: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,国家、省考核断面水质均达Ⅱ类标准以上。2022年,双峰县实施湘西南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,封山育林1万亩,造林3000亩,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7.94%以上;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,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.2%。

人民群众的幸福感,不仅源自生态“大”环境的持续改善,亦体现于细微处的变化、点滴处的积累。

60多年前,双峰县杏子铺镇一带的村民,凭着肩挑手扛,垒石筑坝,造就3000公顷水府庙水库。如今,在该镇溪口村美丽屋场,2000米“走溪口”文化长廊,仍旧记录着先辈艰苦创业筑大坝的传奇。只是,这里曾经“靠水吃水”的渔民已洗脚上岸,端上“生态饭碗”。村民齐心建设的美丽屋场镶嵌于绿水青山间,无声述说着今天的幸福“传奇”。

幸福路上不“掉队”。双峰县通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,已打造16个县级和美乡村,8个市级和美乡村,70个和美屋场和2000个和美庭院。着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,建制镇全部建设污水处理厂,今年完成40个村的生活污水和7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。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,排查出4231个问题厕所并建立台账,整改到位3902个;完成3625户新(改)建户厕任务。同时,双峰县大力开展“大清理大清洗大清扫大提质”行动,配套建设农村垃圾收集、分类、转运、处理设施,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15座、村级分拣中心488个,全县生活垃圾日产日清,低值可回收物分类回收覆盖率100%。

“存入”绿水青山、“取出”金山银山。如今,一个天蓝、山绿、水清的“生态双峰”,渐行渐近。

双峰县井字镇杨球村,蔡和森纪念馆的志愿者在栽种油菜。

文明双峰: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风“劲吹”,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铸“魂”

文明,蕴含着温暖向上、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
近年来,双峰县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(县级),立足打造“和森路上‘和森红’”“国藩路上‘好家风’”品牌,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、所、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。

基础设施建起来了,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了“阵地”。但着力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“做什么、谁来做、怎样做”问题,还需要双峰县委县政府给出“双峰样本”?

双峰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吴晔表示,“做什么”就是集中推进一批便民利民的好事实事,切实解决一批短板弱项问题,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、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,让百姓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“谁来做”就是构建“部门主责、党员干部主力、群众主体”工作格局,把为民、利民、惠民要求贯穿到创建工作全过程,做到请群众参与、让群众评判、由群众共享;“怎样做”就是全域全员全程全面推进全国文明城市(县级)创建工作,做到“城乡同创同建、全民共创共享”,提升全域整体文明水平。

一场场有温度的理论宣讲、一次次暖人心的志愿服务、一条条提气质的务实举措……文明新风吹拂着全县每一个角落,浸润着群众的生活。

走进双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宽敞的大厅内坐满了前来看书的群众。“曾氏200余后人无一败家子,他们的成功与‘好家风’密不可分……”在精心打造的“国藩路上‘好家风’”专栏前,不少群众驻足观看,身穿“和森红”马甲的志愿者细心讲解。

在文明县城创建中,双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,积极搭建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网络,全县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,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个,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23个,实现全覆盖;着眼资源共享、阵地共建、活动共联,文旅广体、民政、卫健、教育等部门协同参与,引导志愿服务资源下沉,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。

双峰县芙蓉学校。

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李建新摄

双峰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,依托文明实践中心、所、站三级组织机构,大力倡导全民志愿、全域志愿,把和森精神融入志愿服务,“和森路上‘和森红’”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娄底市2022年度学雷锋“最佳志愿服务项目”。目前,全县已组建311支“和森红”志愿服务队伍,登记注册10.9万余名志愿服务者,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、人居环境整治、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活动,用实际行动与效果践行“群众在哪里,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”。

井字镇杨球村是蔡和森蔡畅故居“光甲堂”所在地。该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,建立“志愿服务+积分制管理”制度,鼓励社区志愿者当标杆、做示范,在粮食生产、敬老服务、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等方面发挥作用,推动乡村治理上水平、上台阶。今年,杨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入选省级文明实践示范站。

以文明创建新局面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在双峰,由党员干部、普通群众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、“和森红”志愿服务队,走进各企业、小区、建筑工地、田间地头等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、志愿服务,成为一道耀眼的风景。

理论宣讲滋润万家,志愿服务遍地开花,文明新风吹遍县域……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(县级),把文明的芳香送往千家万户,“文明双峰”已成为双峰儿女骄傲自豪的“幸福口碑”。

(原载于《湖南日报》2023年12月08日12版)

责编:李梅花

一审:李梅花

二审:周俊

三审:熊小平

来源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湖湘情怀,党媒立场,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.voc.com.cn或“新湖南”客户端, 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。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